曹姓的起源
2010-07-02 09:28:17 来源:芗城乡讯报 浏览:7239次
中国曹姓
曹姓的来源主要有四: 一是相传黄帝之裔高阳颛顼后裔祝融氏吴回,在帝喾时任火正。吴回之子陆终娶鬼方之女为妻,生六子,第五子名安,在大禹时因帮治水有功,被封于曹(今山东邹县东南),后代以曹为姓。曹部落始居于陕西周至的曹地,因曹地盛产枣子,部落又把枣作为重要食物来源,故奉枣为氏族的图腾,后成为姓。据说,商灭曹后,一支曹人南下,越过台湾海峡,进入台湾,成为台湾高山族中曹部落的先民。 二是以国名为姓。出自姬姓。周武王把自己的弟弟振铎封于曹国(今山东定陶县西南),称曹叔。春秋后期,曹国为宋国所灭,其后代以国名“曹”为姓。 三是与夏侯氏同源。夏侯氏源出治水英雄夏禹,其裔孙夏侯佗在鲁悼公时仕于鲁国,被赐以侯爵,负责奉祀夏禹,史称夏侯,其后代以夏侯为姓。东汉中叶,大鸿胪曹嵩原姓夏侯,由于宦官曹腾收养而姓曹。其子曹操及三国时期魏国的各位皇帝,是其后代,形成著名郡望的谯国曹姓。这一支曹姓是从夏侯姓中分出的,其后代所尊奉的祖先是夏禹和夏侯佗。这是影响最大的一支。 四是古代曹国西域(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撒马尔罕的北方和东北方一带)昭武九姓的曹国,是战国后期曹人后裔西迁中亚的后代,隋唐时跟随其他民族一起迁居中国内地,仍以曹为姓。 曹姓人以今山东为主向四周迁徙。约于汉代初年,曹姓人的一支南迁到谯郡亳县(今安徽亳州),发展为曹姓望族。东汉时,一支曹姓南迁到今浙江一带,生息繁衍。西晋末年,山东大批曹姓向南方或其他地区迁徙,从而有了更为广泛的分布。 曹姓在历史上形成谯国、彭城、高平、巨野四大郡望。
福建曹姓
唐初和唐末,中原两次南下大移民,曹姓是进入福建的中原姓氏之一。 一是唐总章二年(669年),河南固始人陈政、陈元光奉命入闽平乱,建置漳州,随行人员有队正曹敦厚,在漳州安家落户,是为曹姓入漳之始。 二是唐末黄巢大起义时,河南固始曹姓又有人徙居福建。 三是宋时建安(治所在今建瓯市)曹修古家族是望族。北宋时的大将曹彬之子曹刘焜、曹刘玮入闽,落籍于兴化府莆田县碗巷。南宋末年,元兵入闽,其裔孙曹元山、曹师长兄弟流徙入潮,为潮阳曹姓开基祖。 明代,福建曹姓有一支迁到广东梅州。清雍正年间(1723-1735年),福建曹姓有人移居台湾。此后,闽、粤曹姓又有人陆续入台开垦。
漳州曹姓
唐总章二年(669年),河南固始人陈政、陈元光奉命入闽平乱,建置漳州,随行人员有队正曹敦厚在漳州安家落户,是为曹姓入漳之始。 宋末元初,曹姓迁入海澄崎沟曹厝社肇基,繁衍成族。 明崇祯七年(1634年),曹荃任漳州知府。清初,曹泽,字子治,婺源县人,以举人到闽任职,授漳州别驾。居官清廉。 清代中期,曹姓由广东迁居漳浦杜浔。
|
|